logo

花样菏泽,非凡回响!

papa 2024-01-04 16:33:13

  历史的洪流在时间的变化中奔腾;发展中的船只在奋勇前行。菏泽曾经是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名靠后的城市。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基础差,起步晚。“丰富农产品”的先天优势逐渐淹没在工业化发展的洪流中。自中共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以来,菏泽牢记委托,加强改革韧性,激活内生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四大突破”,找到错位发展、差异竞争创新的新途径。区域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78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4205亿元,从山东省的第13位跃升到第8位,实现了十年的“三级跳”和“五级跳”2023年前三季度,菏泽市7项指标增速居山东省第一。

  在成就的背后,蓝图恢宏,气吞山河,号角激越,催人奋进。在这个牡丹每年如期绽放的城市里,生动的画卷抓落实,保障民生,推动改革发展的五彩缤纷序章,自信心强、开新局的华丽蝴蝶变化,就像傲雪凌霜后迎来国色天香的牡丹,成为菏泽绽放的“动人回响”!


  产业发展有回响 鼓鼓奋进势铿锵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经济强。聚力产业发展,菏泽锚定“工业强市”战略基础,赋能新一轮“突破菏泽”,加快实现“后来居上”目标。

  在菏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已经跑出了硬“菏”的加速度。代表未来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新材料,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动能的重要领域。菏泽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基础,抓住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推进新兴产业布局,致力于围绕锂电池材料的生产和回收建设100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新能源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朝阳产业的先导产业。龙蟠科技拥有23项磷酸铁锂电池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锂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商。2020年,胡城县针对新能源产业的广阔前景,提前布局,率先到江苏龙盘科技有限公司总部进行多次调查洽谈合作。年底,胡城实施了龙盘科技产业园项目。通过集群发展和链式培育,从最初投资3亿元以上的单个项目衍生成计划投资137亿元以上的科技产业园,分为多个项目。2023年7月,6.25万吨磷酸铁锂、10万吨磷酸铁项目在胡城县龙盘科技产业园全面投产。同时,还发布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新产品“再生1号”。

  事实证明,这一选择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远见性。随着龙盘科技项目的签订和实施,不仅实现了胡城县新能源产业从零开始、从单一到链的重大转型,而且填补了胡安市锂电池产业领域的空白。

  在菏泽,生物医学等重点产业涌动着“强动能”。业态一流、产业一流、模式一流的现代医药港正在悄然崛起,“一港四园”的新发展格局日益形成,千亿规模化产业集群即将涌现。

  截至目前,现代制药港公园已签署50多个主导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150亿元。泽宇制药、智和制药厂等20多家生物制药企业已建成,涉及中药、化工、医疗器械、大健康等行业。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00亿元以上。不仅如此,现代制药港与中国制药协会药品持有人委员会合作,建立在线和离线药品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收集更多的药品文本交易信息流,为菏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的绿色GDP,真正建设菏泽成为生物医学资源“萧条”和产业“高地”。

  在菏泽,产业模式创新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元大健康产业园在鲁西新区打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智能灵活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共享平台。项目创新推出的“共享” “智能制造”理念实现了“多产品共线”的灵活组合生产,打破了生物医学生产“一线一产品”的局限性,解决了生物医学产业重资产投资的负担和创新产品产业化实施周期长的产业瓶颈。该平台共有28个车间和近100条生产线,可满足70%类别的药品着陆需求。落地企业只需“拎包入住”,不需要投资建厂,组建运维团队,将药品产业化时间缩短90%,节约2/3以上成本。

  在菏泽,无论是高端化工还是生物医学,都熟悉“离岸”的经济思维。按照“全球研发、菏泽孵化、全球资源、菏泽产业”的理念,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搭建实验室和技术合作平台,打破人才、技术瓶颈,开辟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帮助菏泽高质量经济发展。

  强大的产业是稳定经济的基础,新时代充满了变革和机遇。我们不仅需要技术突破,还需要改革创新精神的突破。越来越多的技术含金量高、竞争力强、能够充分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纷纷落地菏泽,并日益稳步发展。以菏泽为“港”,千帆竞航,追风追浪,在更广阔的海域和更高的平台上闯出名堂,菏泽也是同行业逐渐脱颖而出的坚实后盾。

  商业环境有回响 丝桐琴瑟“三步曲”

  树高百尺,难离厚土滋养;枝繁叶茂,缘有雨露滋润。

  据有关统计,近五年来,6595家省外企业迁入山东,其中1130家省外企业迁入菏泽市,迁入数量居全省16个市第一。只有种植梧桐树,才能吸引凤凰。菏泽优化营商环境的“三步曲”,不仅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同行业多家“龙头”企业落地,还借此机会迅速完成了一系列产业发展布局。可以说,“每一步”都非同寻常。

  在菏泽,我们看到了政府从“管理者”到“服务员”的转变。菏泽市多年来一直坚持市领导重点项目责任制的实施。市领导围绕推进保险项目,通过深入研究、学习、现场办公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通过市领导包,县职能部门充分转变角色,将“管理”转变为“服务”,积极与企业联系,帮助解决问题,同时建立“亲清”政府与商业关系,有效促进项目建设,跨越菏泽创造商业环境的“第一步”。

  2019年5月,菏泽市在全省首创“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由于胡成县“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试点创新措施,龙盘科技首个项目落地投产比预期提前近半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胡城县严格执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告”的工作机制,配备“企业秘书”,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在施工现场吃饭、生活,为企业创造无障碍发展环境,实现全过程、全周期的因素保障服务。随着第一个项目的竣工和生产,实现了18万吨磷酸铁项目、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10万吨正极片回收项目、2万吨碳酸锂项目,实现了锂电池上下游整个产业链的闭链循环。

  菏泽市在胡城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菏泽市“企业吹哨、部门登记、市县联动”服务手册》,从企业自身、部门单位、工作作风等方面明确了10类服务清单,从限期办理、发放服务卡、建立绿色通道、搭建直通车等方面明确了政府服务要求。此举不仅解决了企业如何“吹哨”的问题,而且方便政府部门按清单向企业“报告”。菏泽已经迈出了优化商业环境的“第二步”。

  2023年下半年,菏泽市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阳光透明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再次创新“第三步”。在全市承担审批服务、监督监督、业务处理的职能部门开展“人员身份、制度责任、评价结果”专项行动,发布《关于促进营商环境创新改善的实施办法》。

  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放管服”改革主线,不断优化、完善和完善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全过程。菏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用招标“不见面”模式,使招标企业不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和参与者的交通出行。更强大的非本地企业可以轻松参与投标,有效降低投标成本,提高中小企业的“参与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截至2023年11月底,菏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成功完成2997个“无会议开标”项目,减少投标人往返约10万人次,节约成本1.65亿元,大大缩短了开标时间。近100个企业投标的项目开标只需30分钟,效率提高了95%。

  优化营商环境措施的落地,如阵阵春风拂过,让来菏投资的企业吃下“定心丸”,走上“快车道”。种植梧桐树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凤凰,也激活了当地的“一池春水”。大量本地小微企业孵化,大型企业“卷起袖子,努力工作”。政府借用一双“可见的手”,聚集符合市场条件、特色、创新前景的项目企业,点燃火花燎原。

  以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数字赋能为重点,加强政策支持保障,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通过优化电子商务产业园布局,建立电子商务服务办公室、回国创业服务中心、人才吸引服务中心、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一系列措施,优化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不断优化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环境。截至目前,曹县已吸引包括3名博士、近100名硕士和近1万名大学生在内的5万人返乡创业,带动35万人从事电子商务行业。

  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许多地区的传统区位优势略显黯淡。相反,一系列的“软实力”,如商业环境、土地政策和税收支持,越来越受到投资企业的青睐,甚至成为地方政府吸引投资的“杀手锏”。菏泽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三步曲”,让政府这双“看得见的手”既有力又有温度。

  文化“两创”有回响 长笛袅袅润人心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流淌在血液中的力量。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一点一点的波澜壮阔。菏泽作为黄河进入鲁的第一个城市,据说是伏羲桑梓、尧舜的故乡,享受四省通衢、人文汇聚。黄河文化、牡丹文化、红色文化、水浒文化、祖源文化相得益彰。一座城市的牡丹绽放了千年的文脉。

  菏泽市深刻把握“两个结合”,加强规划布局,深化人文沃土,探索开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意转型创新发展新路径,推动“牡丹之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走出“向下生根、向上生长”的文化“两创”新新路径。

  近年来,外表华丽、文化内涵丰富的曹县汉服“出圈”火爆,使乡镇面貌焕然一新。在大集、安蔡楼等乡镇新建的汉服展厅,游客络绎不绝,汉服表演成为农村节日的热门节目。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承载着中国人几千年的情感寄托和对美的追求。“上衣下衣,天地阴阳”、“圆袖交领,天地圆”、“中缝垂带,人道正直”充满了传统的民族智慧和简单的人生哲学。如何利用这种转变,让它既能“活”又能“走出去”,对我们的文化“两创”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县汉服企业2282家,其中原汉服加工企业90%以上,从事汉服行业的人数超过10万。曹县汉服网络销售预计到2023年将超过7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

  汉服产业的“崛起”反映了民族文化自信和农村振兴新路径的时代“绽放”。

  菏泽人对牡丹的热爱渗透到血液中。他们不仅种植牡丹,研究牡丹,发展充满活力的牡丹产业,还欣赏牡丹,画牡丹,创新发展牡丹书画产业。

  在“政府引导” 在社会投资模式下,菏泽市巨野县真正做到了想学画有人教,想画画有地去,想卖画有人收。目前,巨野县拥有牡丹绘画相关行业从业人员2万余人,绘画专业镇8个,专业村50个,基层画院49个,镇村书画创作室600多个,装裱店300多家,购销网点1000多家;国家书画家62人,省级书画家147人;年创作书画作品120多万件,远销40个国家和地区,预计2023年产值20亿元。近年来,巨野工笔画出现在青岛上海合作峰会和上海进口博览会上,并出现在各种中外友好交流活动中。书画产业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和群众致富的“新密码”。

  菏泽有许多文化“两创”新秀,如汉服和牡丹书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舞台歌唱,而是为更多能带动群众致富、能叫品牌的“好戏”搭建舞台,创造好势头,突出特色,聚集人气,树立优秀品牌,温暖人心,让菏泽文化“两创”背景色“向下生根,向上成长”越亮。

  后来居上有回响 高歌猛进谱华章

  今天的菏泽,“四省通衢”不再仅仅是区位优势,而是朝发夕到。2021年,牡丹机场正式通航,鲁南高铁菏泽段通车,为菏泽牡丹飘香世界搭建了“空中走廊”和“陆上通道”;珠水河、新万福河航道顺利通航,实现通江达海联通辐射;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近三年通车里程翻了一番。菏泽日益成为“水、陆、空”全方位立体交通的新枢纽。

  只有它的艰辛,才能表现出勇气;只有它的磨练,才能成功。

  “三年存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曾经是黄河滩区人民艰苦生活的写照。战斗黄河滩,决战搬迁,克服黄沙、村沉降等“十大问题”,投资150亿元,日夜奋斗五年,成功完成黄河滩居民搬迁是菏泽历史上最大的民生项目,14.6万海滩人民完全摆脱黄色痛苦,过着幸福的生活。

  城市,让美好的生活触手可及。菏泽在和谐宜居城市,坚持精心规划、精细建设、精细管理,做好刺绣工作,弥补县域不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和文化质量。

  锚定和谐宜居的“大”目标,做足穿针刺绣的“细功夫”。有效有序地推进棚户区改造,实现城市建设,疏通城市交通造血动脉,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建设“智慧城市”;清理疏浚城市水系,共同守护碧水蓝天。打造“牡丹花开”志愿服务品牌,实现文明善举无处不在;共同打造全国文明城市,让菏泽的土地和风吹在脸上,闪耀着光芒。

  手里拿着一串秘钥,解码菏泽城发展蝶变!

  弥补和谐宜居县的不足,谱写幸福城乡的“新篇章”。菏泽坚持高点定位、统筹规划,各县区因地制宜,利用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全力推进城乡生活环境同步改善,为群众提高幸福感。在成武文亭湖畔,“水上公交”的标志非常醒目。游客和市民可以乘船环游全县,也可以在中途站下船上岸参观“高城水街”和“相马湾商业街”。当地居民甚至可以乘船去超市购物和工厂工作。在湖中心的鸟岛上,十几只鸟在这里繁衍生息,嬉戏打闹,好不热闹。晚上灯火通明,很多游客选择来这个小镇夜游,远离城市的喧嚣,近水、近桥、近良木灵禽。灯光勾勒出悠闲的线条,摩天轮旋转出优雅的弧线,这只是新菏泽宜居工作的缩影。

  一双双巧手“绣花”,画出菏泽幸福的全新画卷!

  如今,菏泽的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味升级,市民的收益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非凡的回响,注定是非凡的回响。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行动。产业发展铿锵有力,营商环境日益优化,“两创”新秀灿烂如星辰,城市功能日益完善。菏泽在“突破发展” 在后来居上的征程中,山东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以爬山过坎的毅力和“一幅蓝图画到底”的韧劲,写下了生动的注脚。“回响”不仅是忠诚的责任,也是最初的使命。潮平两岸宽阔,风正一帆悬挂,让我们期待未来十年更加非凡的新菏泽!

上一篇:竞彩足球计算器 胜平负/让球胜平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